常见问题解答
您当前位置:
主页»新闻动态»

号称“预防近视” 酸奶广告如此宣传涉嫌违法

时间:2025-05-09 01:27:15 浏览量:45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孙燕明)今年2月初,预防近视《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一个食品行业微信群里看到的酸奶一则海报称,黑龙江省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与黑龙江省龙丹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共同研制的广告我国第一种预防近视的酸牛奶即将上市。该产品配方现已申请国家专利保护,此宣传涉与传统酸奶的嫌违最大区别是有机铬含量约为普通酸奶的100—200倍,达到保护儿童视力最佳值。预防近视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鹤松日前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酸奶儿童近视眼的广告成因非常复杂,迄今没有充足的此宣传涉临床证据证明儿童食用该款酸奶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研发企业宣称酸奶可以预防近视,嫌违涉嫌违法。预防近视如果酸奶中有机铬含量超标,酸奶还涉嫌违反相应的广告法规或国家标准。

产品专利申请未获批准

2月初,此宣传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平台,嫌违按照该酸奶产品海报上出现的相关单位名称进行搜索,没有检索到相关专利内容。

随后,记者按“预防近视酸奶配方”检索到一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发明人为李涛,申请日为2007年11月9日,申请号为200710144575.0。该说明书称:“本产品是利用三价铬与眼球晶状体之间的关系以及铬与眼液的渗透压及血糖的最低值要求而设计出来的配方。”

2月14日,该专利申请人李涛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证实,该酸奶产品专利未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据记者进一步了解,该专利申请已被驳回。

《广告法》第十二条规定:“广告中涉及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的,应当标明专利号和专利种类。未取得专利权的,不得在广告中谎称取得专利权。禁止使用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和已经终止、撤销、无效的专利作广告。”

从事食品安全法律研究多年的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冯文煦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专利申请与食品安全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即使获得专利权,也不意味相关技术或产品一定能够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需要专门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后才能得出结论。

宣传“最佳值”涉嫌违法

据了解,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们每天吃的很多食物中都含有铬元素,包括面粉、花生、蘑菇、胡椒、动物肝脏、牛肉、鸡蛋、红糖、乳制品等,多吃这些食物可以保证人体中含有充足的铬元素。

“近20年,我国儿童近视发病率快速上升,与吃甜酸食物较多有关。”李涛表示,母乳中铬元素含量为40μg/L,牛奶中铬元素含量为10μg/L,每天喝母乳与喝牛奶的婴幼儿相比近视发生率下降40%—60%。中外科学研究证明,儿童每天吃添加有机铬的食物可以有效预防近视,一般约有30%的儿童能降低近视的程度。

记者注意到,该酸奶产品海报中称“有机铬含量达到保护儿童视力最佳值”,但并没有提及有机铬的具体含量。对此,李涛回应称:“这属于商业秘密,具体多少不能公布,但不超过40μg/L。”

王鹤松对此表示,《广告法》第九条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海报中“有机铬含量达到保护儿童视力最佳值”的表述,与上述规定相悖。

据悉,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按照不同年龄段,0—7岁的儿童每天铬的摄入量为10—30μg,成年人每天铬的摄入量为50μg。原国家卫计委、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制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铬在乳与乳制品(包括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中的限量为0.3mg/kg,超出限量即判定为不合格。

“有机铬对人体的安全性需要综合评估。”冯文煦表示,以有机形式存在的三价铬确实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健康作用,但人体可以接受的上限是多少、各年龄段人群的摄入量是多少以及三价铬与毒性较高的六价铬之间相互转化等问题需要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科学验证,企业不能自行其是。

食品广告不得宣称防病

王鹤松指出,该酸奶产品宣称“预防近视”,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解。食品广告应遵守《食品安全法》中关于食品广告的规定。《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即使有机铬具有一定的预防近视作用,也不能宣称含有有机铬的食品具有预防近视的功能,否则涉嫌违法。

与视力相关的保健食品是否可以宣称预防近视?对此,王鹤松表示,2003年,原卫生部制定的《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规定,有健康声称的保健食品可申报27项功能。其中,只有缓解视疲劳功能,没有预防近视功能。今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营养素补充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中,也没有增加预防近视功能。由于缓解视疲劳功能与预防近视功能的内涵完全不同,即使是获批缓解视疲劳功能的保健食品,也不能宣称预防近视功能。

“预防近视的提法已经构成药品声称,超出了食品功能声称的范围。”冯文煦表示,我国向来对特殊人群的食品安全要求特别严格,包括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儿童保健食品市场对商家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相应的法律风险也很高。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把好产品质量和安全关,才能更好地防范法律风险。

责任编辑:24
产品中心
综合
中心
文化
荣誉资质
荣誉资质
专业团队
新闻动态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常见问题解答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TEL

020-123456789

邮箱:admin@aa.com
手机:020-123456789
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Copyright © 2002-2017 春鸿电子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 买到库存11年名表 江苏省消保委约谈劳力士:手表生产日期应售前标注  新华全媒+丨保障就位干劲足——多地春耕一线扫描  30款儿童平衡滑步车仅9款达标 长三角消保委联合发布新团标  腾讯视频改进并支持选集解锁 上海市消保委喊话优酷、爱奇艺等平台跟进  婚纱租赁霸王条款涉嫌侵权 福州消委会支持消费者起诉成功维权  汽车等四类产品售后服务暗访: 多数商家“三包”规定落实不到位  防汛救灾 坚守一线 河南市场监管部门在行动  跟团游“泡汤”赔偿遭拒 法院调解促退款  要保存数据,还是要保修?微软平板电脑主板损坏消费者面临两难选择  跟团游“泡汤”赔偿遭拒 法院调解促退款  中央媒体赴赣州学习调研活动启动  湖北消委会发布首张消费侵权“黑榜” 8家企业被曝光  20元入会免费药物泡脚30次 广西融安县查获一保健食品会销场所  湖北消委会发布首张消费侵权“黑榜” 8家企业被曝光  中介公司员工携租金“潜逃” 租户损失谁担  黄牛肉“变身”牛肉粒 “银发族”出游当心低价陷阱  池州:闲置宅基地入了市“沉睡资源”变“活资产”  新春走基层|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重庆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首例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达成调解协议 消费者将获退一赔三赔偿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做好春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开发商8年前代收初装费 天然气为何至今未开通  非法经营数额达198万余元!浙江省消保委对童装售假者提起公益诉讼  假卖防疫物资+境外电信诈骗 他被判了12年  跟团游“泡汤”赔偿遭拒 法院调解促退款  手机莫名遭遇“呼死你”消费者质疑三亚海棠湾免税店泄露个人信息  20元入会免费药物泡脚30次 广西融安县查获一保健食品会销场所  保价稳供 郑州市场监管部门在行动  防汛救灾 坚守一线 河南市场监管部门在行动  春耕抢农时 江淮沃野种下希望  公示!涉及安徽7个县(市)  湖北消委会发布首张消费侵权“黑榜” 8家企业被曝光  免费安装做诱饵 兜售滤芯骗老人 当心“佳溢诺”净水器促销陷阱  乘客被自己车轧致死算不算第三者?保险公司应如何赔偿  池州:闲置宅基地入了市“沉睡资源”变“活资产”  又现低价陷阱!谨防家装合同变销售代理合同  合力做好这盘“预制菜”  深圳市消委会推动十大银行全面整改信用卡分期问题  江苏淮安消保委调查驾校培训 超三成学员被教练诱导送礼  付“现金”返“摩豆” “摩捷出行”被指强制消费  格式合同侵权 投诉量暴增 川渝消委会联合约谈“联联周边游”  20元入会免费药物泡脚30次 广西融安县查获一保健食品会销场所  2020年度国际质量创新大赛(中国区)颁奖会在京召开  新华全媒+丨保障就位干劲足——多地春耕一线扫描  首次“双收”迎增收——安徽部分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记  森林碳汇授信贷款落户宁国  格式合同侵权 投诉量暴增 川渝消委会联合约谈“联联周边游”  农业托管合同有了“示范文本”  浙江开展专项行动 整治直播间虚假宣传、大数据杀熟等行为  森林碳汇授信贷款落户宁国  免费赠送播放器 播放内容暗藏购药陷阱